人造假山帶來的視覺感觀
發(fā)布日期:2017-9-11假山景觀藝術之所以流傳至今,經久不衰,除了符合自然之美,還有就是符合人文情誼的詩、畫文學。古典園林造園大多是在文人、畫家和工匠的合作下完成的,這些詩畫家和工匠也就是計成所說的“能主之人”。園林和文人、畫家有著不解之緣,作為園林之骨的假山自然也不例外??鬃釉f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。”,山本來就易讓人產生靜感,有了孔子名言的歷史性影響,后人就似乎有了一種世代相傳的“集體無意識”,于是一見到山,就萌生靜的體驗與美。明代桑悅《煮石山房記》中說:“物之堅剛,莫逾于石”,即是對石倫理性解釋往君子之德方面的延伸,正因為石具有“中正”、“貞介”的品質,也是人文意識沉淀的表現(xiàn)。蘇氏山水(山月園)對塑石假山帶來的美的理解,也是如此。
一、空間美
假山景觀是一種空間綜合體,蘇氏山水(山月園)對園林塑石假山景觀美中得空間美的構成要素包括兩方面的含義,一方面是指塑石假山在整個園林環(huán)境中的布局與協(xié)調,即與周圍植物、水體、建筑等的空間關系。借自然山景如(假山瀑布)是多變,卻非繁雜多復,而是結構嚴謹,布局完整,有著起承轉合的空間序列;另一方面是指塑石假山的自身空間之美,表現(xiàn)的是其性格,包括“峰”、“壁”、“洞”、“坡”、“谷”等景觀狀態(tài),表現(xiàn)出不同的性格之美,如“峰”可以給人高聳峻立之美,“壁”可以給人陡險峭拔之美等。這與蘇氏山水(山月園)企業(yè)傳技法中“求自然、出意境”不謀而合,通過巧構奇趣來創(chuàng)造出美妙的空間綜合體??臻g要素表現(xiàn)主要集中在觀賞視距的變化上,前文已經針對觀賞視距對塑石假山景觀美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分析。空間美還應包括對空間的合理利用,在有限的基地上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場地,選擇節(jié)省空間的立體綠化、藤蔓植物或草地,利用借景以增加景觀特色并拓展空間,利用錯覺使空間感覺變化。
二、時間美
從藝術創(chuàng)造與欣賞的角度上說,時間因素是園林塑石假山景觀不可忽視的物理要素。時間包括不同時間(朝、暮)、不同季節(jié)(春、夏、秋、冬)與不同氣象(陰、晴、雨、雪、風),塑石假山瀑布景觀所能呈現(xiàn)的景觀美也不同,不同的時間韻律能給人帶來情趣,滿足人們的精神享受,能增強感情因素和感染力,引起共鳴,產生不同的美感;而通過塑石假山其瀑布自身不同的季時變化之美,使整個假山在季時變遷中表現(xiàn)出鮮明的季相特色,春雨、夏草、秋葉、冬風,隨時間推移循環(huán)往復,給人一種時間遷移帶來的流動美。但都與塑石假山(假山瀑布)景觀交織在一起,相映成趣,讓人充分體會到自然之美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。
美是形式和內容的統(tǒng)一。沒有美的內容固然不能稱之為美,但缺少美的形式,也就失去了美的具體存在。形式美是藝術存在的前提,創(chuàng)造和創(chuàng)新也總是先從形式開始的。美也總是存在于形式之中,沒有形式的創(chuàng)造,也就沒有美的創(chuàng)造。塑石假山(假山瀑布)作為一種造型藝術,同樣也要追求形式美。
現(xiàn)代園林的塑石假山.假山瀑布,體現(xiàn)了較強形式的綜合性藝術的人文之美,是以物理要素構成為基礎,以文學、書法、繪畫等藝術綜合為依托,從而給人以豐富多彩的審美享受,是取意于詩、取意于畫的藝術創(chuàng)作,可以引發(fā)人們產生豐富動情的審美聯(lián)想。時間和空間是一切實體的存在形式,是指物質形態(tài)的并存序列與交替序列,而時間與空間又相互依存、相互滲透,不可獨一而存。蘇氏山水(山月園)的藝術表現(xiàn)同樣如此,不可能離開那“四維平直時空”之美,塑石假山也不例外。塑石假山.假山瀑布景觀美的,人文之美具有很強的藝術綜合性與社會歷史性。